綠色發展事關人民福祉、民族未來。堅持綠色發展既是江蘇責任所系,也是江蘇發展所需。生態環境高質量成為參加全國兩會的在蘇全國人大代表們的熱詞。
全力治污,水韻江蘇風情更濃。全省環境質量總體改善,PM 2.5 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104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68.3% ,劣Ⅴ比例1% ,超額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任務……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定決心和有力舉措。為實現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我省建立了“1+3+7”攻堅戰體系,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設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扎實推進治污減排、生態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
水是江蘇的魂。江蘇水網密布,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環境承載壓力大,打好碧水保衛戰任重道遠。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保障國家水安全重要講話精神,針對河湖新老水問題突顯、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用矛盾交織的實際,出臺生態河湖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系統治水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省水利廳廳長陳杰介紹,江蘇在全國率先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并通過生態河湖行動這一有力抓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要素,兼顧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開創了協同治水新體制,形成了系統治水新局面,全省5.7萬多名河長湖長推動河湖治理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水空間保護加強,率先在全國完成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定,全面推進河湖違法圈圩和違法建設專項整治;水環境日益改善,長江干流10 個斷面全部達到Ⅱ類,太湖水質由Ⅴ類改善為Ⅳ類;水生態逐步修復,河湖健康惡化狀況得到遏制,并不斷好轉,9 個設區市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數量全國第一。
(摘自《新華日報》 )